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90章 克绍箕裘(二) - 第2页
bbwx2.com

    家有半大小子的百姓人家哪个不动心?!

    只是那学堂还在修缮中,据说总要过了年才能开始招人,要不然只怕赵王府日日都要被带着孩子上门来求恳的百姓们围个水泄不通了。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赵王府的名声总算扭转过来。

    腊月中旬,京中圣旨到了,先不痛不痒说了两句让赵王日后对藩府多加约束的话,随后便是大肆褒扬一番赵王宅心仁厚、爱惜百姓、为君分忧,又夸赵王世子文采出众、德才兼备云云,赐下庄田百顷,又给赵王父子俩加了禄米。

    尽管这御赐庄田就在临漳县,根本就是从临漳王府那边抄没的,且清丈田亩后,赵王府交出去的土地比这多数倍,所加禄米相比他们的“损失”更是少得可怜,但……这到底是圣旨褒奖,赵王这贤王的名头是坐实了。

    赵王世子的才名也传播出去了。

    尽管世子本身并非虚荣之人,可到底还是个少年,得知自家诗集在京中仕林得了好评,还是极开怀的。

    由此他也越发想做一番事业。

    首先就是得建个能比肩山东蓬莱书院的大书院!

    少年人一腔干劲儿,先前拟好几个风雅的书院名字这会儿瞧着都嫌俗了,忙就筹备着年下设宴请文士朋友们来,集思广益想个足够大气的!

    赵王见皇上不再追究是否牵扯入临漳反案里,也是松了口气。

    旁的事儿他巴不得一概不管,全权交给儿子处置去,只觉得花些银子行善实算不得什么,也是为自己积德了。

    待到山东来的粮车驶进彰德府城,赵王府的声望空前高涨——

    满载的粮车,重兵押运,无不吸引着百姓的目光,原本有些冷清的街面上很快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自有那胆儿大的好事者高声询问。

    押运粮车的兵士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表示,乃是沈巡抚大人从中调度,赵王府出银子往山东去买的粮米!

    又称也有部分是山东即将来彰德帮忙指点种田养蚕的富商雷大善人、陆大善人等大善人们捐的。

    围观人群登时沸腾起来,喊“沈青天”的,喊“赵王府大仁大义”的,喊“山东富户办事体面讲究”的,不绝于耳。

    往预备仓去的路上,果然又有赵王府的大批管事家丁过来引路,点验粮米。

    可见果是赵王府买的粮,百姓们交相称赞,临漳王府汤阴王府做的那些恶,再没人算在赵王府头上,反倒都说赵王府大义灭亲又心系百姓云云。
请关闭-畅*读/模式阅读。

bbwx2.com
关闭+畅/读=模式,看完整内容。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 下一页